碧水烟柳长安塔评论文

作者:西安财经学院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时间:2011-07-12 点击数:

秦岭曲江揽古今  碧水烟柳长安塔

 

——写在季清海教授为中共西安市委、市人民政府会见厅和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创作的三幅中国山水画

 

陕西电视台《经济全方位》栏目  耿阳民

 

中国山水画家季清海教授,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6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被中国文联等命名为“徳艺双馨艺术家”、“国学家”、“中国当代最具有收藏潜力的书画家”等。在长期的山水画创作中,丰富的艺术经历深深烙印于他的作品中,他是朴实的耕耘者和不懈的追求者。应邀新作《胜境千秋曲江池》、《巍巍秦岭尽朝晖》和《碧水烟柳长安塔》,以巨幅力作引人注目不忘,品蕴无穷。

《胜境千秋曲江池》,气势磅礴,宏伟感人,画长9.5米、宽3.5米。其笔墨酣畅淋漓,朴厚润泽;构图独辟蹊径,韵致精彩。这是季教授应西安市人民政府的邀请,为市政府北迁新址的会见大厅精心创作的巨幅国画力作。

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叶广济说,“季清海是位沉静而又有激情的优秀山水画家。他的作品重写实、师造化、笔墨掌握运用自如。既有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和风范,又能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生活特征,追求大自然原始景观所具有的深沉浑厚,凝重博大的阳刚之气。”他在《胜境千秋曲江池》创作中,认真选择历史资料和开掘细节的资源,使作品外部饱满灵动,细节精致绵密,令人感到有清新、亲切和真实的境界。整幅作品观之大气醇厚,细察其表现小笔皴擦,更富有写实感。使人大有置身其中,抒发感慨之情。显示了画家敢于想象、敢于实践的淳朴画风,彰显出画家善于思索、善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季清海教授以丰富的观察力、创造力,表现了“曲江池”这个世人心目中文明千古的胜境。淡墨写真情、真情真境界。季教授多次深入曲江池遗址公园,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广泛而深入的构思。为找切入点,他出入图书馆、资料库,查阅核对唐王棨的《曲江池赋》和白居易名诗《曲江池晚望》等历史资料。盛唐时曾有“北有大雁塔,南有曲江亭遥相呼应之说,此为季清海教授的构思启开了一扇新的窗门。他取曲江亭为前景,向南眺望祈雨亭、阅江楼、黄渠桥、云韶居等景点,极目茫茫,远处秦岭云霞掩映,尽收眼底。一幅宏大的古典园林式的中国山水画终于构思而成,数易其稿后,季教授克服场地、酷暑等困难,历时50余天,一幅反映西安“皇城复兴计划”的建筑典范——曲江池遗址公园巨幅山水画作品终于大功展现。

季清海是西安财经大学教授,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论德于教、培育后生,严谨笃实的治学态度,为美术教育做出了高尚的典范。他的创作和社会实践,使他荣获众多的社会头衔。他的中国山水画作品数十次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大展中获奖。代表作有《中华颂》、《壶口惊涛》、《高原晨辉》等,并被上海世博会、国务院国资委、人民大会堂、中央文史研究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等收藏。他应邀为广州市、山西永济市、宁夏中卫市等创作《黄龙带水千秋秀》、《旷世盛举鹳雀楼》、《塞上明珠沙坡头》等众多的优秀山水巨作,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

季清海教授为人忠厚朴实,象黄土高原的纯朴农民。他埋头苦干,谦虚和善,说的少、画的多,善于学习、不断创新,不做高深姿态,淡然而实在,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展示出独有的画风。他学习传统,深入生活,走遍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五上延安,六到黄河、多次到龙门古渡和黄河壶口瀑布就地写生,现场激情创作。他的“黄土高原系列”形真境远,把创作的根须深扎在现实生活的沃土里,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赋予山水画可贵的真诚之美,创作出一幅幅佼佼不群的力作。

季清海教授是陕西澄城人,和我相距里余,他情系家乡,画名早就,爱好文化艺术的我孩学时就记忆倍增。他为澄城黄土高原不倦地写意、造像、立传、作画。正如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感言,“他偏重黄土高原写意,尤以故乡澄城题材最多,如《唐塔闲云驻·岳阳夕照明》,把两处古建筑集中在一幅画面,谁看了都说这是澄城的象征。还有《天堑变通途》和《万壑飞虹》,分别画的是澄城西河大桥和茨沟大桥的雄壮景观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个游子的故乡情愫。”他两次应家乡政府之邀,携巨作50余幅,举办了《季清海“故乡情”国画作品展》,参观者数余万人,荣获把大型画展办在农村“陕西第一人”的美誉。

“土,中国文化的源自,展示黄土地的自然气候、植物特色、文化理念”,这是一个丹麦外国人对中国黄土文化的探求和理解。站在澄城,站在高坡,这里是黄土的世界,根植黄土的祖祖辈辈饱经烈日干旱,冷酷严寒的磨砺,铸就了其宽阔醇厚的胸怀,坚忍不拔的意志,勤劳简朴的作风,知难而进的精神。黄土大地满含浓情,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热血报国、事业有成的儿女,季清海教授正是其中一位豪性满怀、精进不息、赤子忠肠的黄土汉子。

季清海教授善于“大画”创作,平常也多大场景之作,无不让人感叹其驾驭画面功力之深厚,从画面能感受到无尽而圆浑的能量。而其用笔跌宕雄健,腕力过人,故其画面多有震撼力在。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原陕西国画院院长苗重安说,“清海的山水画笔墨协调,柔和淡雅,艺术性很强,品味很高,出类拔萃。”即便是许多小品之作,也于寥寥几笔,简意概括中于小场景见大气象,不落俗套,始终散发着那股天然的气息。中国著名书法家、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茹桂说,“清海的画是提炼于生活,不卖弄技巧,笔墨酣畅,流利泼辣,不雕琢,潜在的素质很可贵。”

身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季清海教授,在年迈古稀的2010年初夏,经过艰苦繁重创作出的《胜境千秋曲江池》,不愧党的生日献礼作。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宝根于去年93日,在画落新建市政府会见大厅接见了季清海教授,对其作品予以高度评价,并代表市政府对画家创作巨幅国画付出的辛劳表示慰问。

去年10月,季清海教授又应邀为中共西安市委北迁新址会见大厅创作巨幅山水画《巍巍秦岭尽朝晖》,作品长6米、宽2米。画面展现了大秦岭高耸的群峰,震撼的气势,黑河金盆水库,“天下第一隧”的终南山公路隧道,襄渝铁路等点缀其间,远远望去西岳华山依稀可见。画面这样布局,展现了这座我国南北分水岭,滋养着自强不息、内敛厚重的黄河文化,凝铸着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的气魄和胆识;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的大秦岭,更富有生态气息和现代活力。季教授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尽心用事,以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带病坚持工作,创作出了有时代价值的杰作“大秦岭壮丽画卷”。

今年春,季清海教授又应邀写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召开之际的《碧水烟柳长安塔》,画长2.74米、宽1.74米。画面视角独到好处、韵致精彩,整体包容的展现,真是一纸看遍世园区、复尽佳境人意中。围绕“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布局主次鲜明,自然如实,引导观者有序细品不离画中。

前景以世园标志­——长安塔为高点,让全园美景尽收画中、尽显眼前。灞上烟柳长堤、关中风情广运,湖中有岛、岛洲相连,洲内有潭、清潭成渊,碧水活现、大澈大绿,景观一带托三区,形成有机的整体。主题园艺画景,真是灞上人家陕乡韵、豪迈秦川古今在;柳风水岸习、南亚风格悠,使人恍然置身域外;欧陆风情占、简约时尚存,令人乐而忘返临水空间。现代五孔高架桥和七孔古渡桥恰位其处;欧亚论坛、城建新筑各显然;有若五彩终南秦岭,淡影远阅在目。

画面实中寓意、意中是实,不以抽象导视。适处松柏挺然、垂柳风动,波光摇橹、阴影沉醉,“长安花”遍到骄置,真叫人即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凡的画家,把天地、园林、建筑,艺术地构筑一幅画,使中西合璧、时空对话达到天作之合,让历史文化特色和时尚前卫尽显净化的绿色,给人无境的康乐和心灵的升华。

回味无穷的季教授的三幅力作,不由我诗兴难尽意:碧水波动泱天际,群山多姿尽新意;丹青艺造本无法,画家胸中自有诗。

西安市委、市政府的两处会见大厅,是会见外国元首、中央首长、中外嘉宾和召开重要会议的场所,西安世博园是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的一届有创意、水平高、影响大、载入史册的世界园艺博览盛会。季清海教授的《巍巍秦岭尽朝晖》、《胜境千秋曲江池》和《碧水烟柳长安塔》三幅杰作的问世落户,为中外来宾认识西安,了解西安,为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发挥积极的作用。

诚愿季清海教授,在中国画坛上树立属于他所有的艺术风采,向世人贡献中国非凡的山水画作。

季清海教授《碧水烟柳长安塔》写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召开之际

 

 

西安财经大学 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地址:小寨东路64号